top of page

學與教

4.1 科本教學原則

    在課堂教學中,教師因應學習目標、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需要、課室設備等,採取不同的教學取向,靈活結合多種學與教的策略,為學生布置互動、積極和有意義的學習經歷。教學的取向,約可歸納為直接傳授式、探究式和共同建構式三種:

(1)  直接傳授式

直接傳授式的教學取向,着重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角色。教師因應學習目標,設計合適的學習內容和課業,選擇合適的學習材料,以期學生在安排的課時內達到預期的學習成果。

(2)  探究式

探究式的教學取向,重視學習過程,教師布置多元化的學習活動,讓學生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,從積極思考和實踐中掌握知識和能力。

(3)  共同建構式

共同建構式的教學取向,視課堂為一學習社群,教師和學生都是學習者。教師創設開放、平等的學習環境,在課堂組織學習社群,讓學生透過分組活動或合作學習的方式,根據事實、理據等提出自己的觀點,與同學對話、交流和討論,從而達成共識,獲取或創造新知。

 

 

4.2有效學習方法

學 生 :

1 規畫個人發展:認識文學課程的學習目標和內容,了解學習文 學對個人思想和感情發展的意義,根據個人的能力、興趣、性 向、特長、抱負,確立文學學習目標,選讀最適合自己的選修 單元、名著書刊,以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潛能。

2 積極主動學習:主動投入文學學習活動,在課堂上透過對話、 交流、討論等方式,切磋砥礪,引發感受和思考,探索文學作 品的精妙之處,享受文學閱讀的樂趣;並積極參加課堂外的文 學活動,如寫作比賽、投稿等,從實踐中學習,以聯繫、應用 理論知識,體驗文學創作的成功感。

3 掌握學習策略:欣賞文學作品,先要整體感受,然後作理性的 探究,玩味鑒賞,提出個人真切的體會。除了與作品交感,學習知識外,還要積極地學習掌握文學學習的方法和策略,按不同的目的,靈活運用誦讀、聯想、想像等方法研習文學作品,並能配合不同的學習情境,靈活運用,提高學習效果。

4 培養審美情趣:在學習過程中,除對文學作品有個人的感受外, 並能分享作品中的思想感情,對生活和生命作深入的探索和體 悟,從而發展思維、培養個性、提高審美能力、提升藝術品味。

教師:

1 訂定清晰的學習目標

教師不單要整體規畫教學,也應該為課堂或學習活動訂定清晰的教 學目標、教學要求、教學任務,以及對學生的具體要求,讓學生明 白要達到的目標和要完成的任務,並作出準備,以開展學習。

2 促進理解,引發思考

教師要協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學習的內容,教師的教學,不 是讓學生熟記文學作品的內容、文學術語或理論等知識,而是要引 發學生思考,理解不同知識之間的聯繫,同時結合已有學習經驗, 以獲得新知,並能在課內外新的情境中適當運用。當學生理解錯誤、 產生疑惑時,教師須適時點撥,引導他們糾正、釋疑。教師要鼓勵 學生在廣博知識和深入思考的基礎上分析、評論文學作品,並敢於 質疑、打破成規,提出個人的見解。

3 建立開放的學習環境

教學過程中,教師應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,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 性和主動性,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、態度和習慣。因此,教師應營 造開放、輕鬆、融洽的學習氛圍,利用文學作品的情境,觸動學生 的思想和感情,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動機,鼓勵他們從實踐中學習, 積極參與課內和課外的文學學習活動,例如朗誦、報告、座談、電 影和戲劇(曲)欣賞、戲劇演出、作家專訪和學生作品觀摩,以加強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感受和體會;建立開放的學習環境,讓學生敢 於提出個人的看法,並在批改或評講學生的作品時,以開放的態度 欣賞學生的作品,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,盡量多給予鼓勵、讚揚, 使學生樂於閱讀,善於感受,勇於創新,敢於發表,提高鑒賞及創 作能力。

4 拓寬學習空間,提供豐富多采的學習經歷

     教師宜充分利用中國文學課程提供的彈性,善用學校及社會資源, 拓寬學習的空    間,把學習由課堂延展至課堂以外更寬廣的天地,如 與其他科目、學校、機構和人士合作,有計畫、有目的地安排適切 及豐富多采的學習活動,讓學生從生活體驗、群體活動和社會實踐 中汲取文學的養分,並從與不同社群的交往中,相互學習,建構新 的知識。例如學校可舉辦不同形式的參觀、探訪、考察和交流活動, 更可多鼓勵學生在網上學習。又如選修部分,同區的幾所學校可就 某一選修單元邀請專家、學者為選修相同單元的學生舉行座談會, 或安排聯校比賽,加深學生對該課題的理解、拓寬視野和豐富他們 的學習經歷。

5 重視個人的體悟

文學作品是內容和形式緊密結合的有機整體,要整篇學習,整體感 受,才能體會作品的   情感、精神和韻律、結構之美。教學時宜結合 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,引導學生作整體感受,就內容、作法 與學生討論、分析,並引發他們對作品產生共鳴,藉以思考人生, 陶冶性情。在教學過程中,教師可引導學生就作品中形象化的描述, 展開聯想和想像,體會作品的意境,對作品作多角度、多層次的解 讀,並以開放的態度,讓學生說出自己的體悟,避免以個人的看法 或專家學者的意見取代學生獨特的見解。

6適量背誦,豐富積儲

欣賞文學作品以直覺的感受為先,誦讀是感受作品音節、韻律以至 文氣的直接途徑。優美的文學作品,大多聲情並茂,教師宜引導學 生,誦讀吟詠,藉作品的音樂性與節奏感,體會作品中的意境情韻, 並增強語感。對於典範性的作品,特別是詩詞或某些琅琅上口的散 文,教師可因應學生的能力和作品的特點,選取片段或全篇讓學生 作適量背誦,以幫助深入領會,豐富積儲。

7 善用多種媒體以促進學與教

教師宜因應學習目標和需要,適當並有效地運用多種媒體促進互動 學習。學校可利用內聯網建立平台,或以互聯網連繫其他學校,促 進學生在學習上交流協作,使校內校外師生組成互動的學習社群。 例如創作教學,教師可鼓勵學生把作品在個人網頁或學校內聯網上 發布,與同學、教師、家長分享自己的作品;在分享的過程中,透過反思提升自己的創作能力,拓展樂於接納他人意見的胸懷。此外, 教師也應培養學生善用多種媒體以獲取知識、篩選資訊,讓他們掌 握處理和運用知識的能力,促進他們獨立自主地學習。

載自:中國文學 課程及評估指引 (中四至中六)

4.3 課堂常規

1學生必須準時進入課室。

2注意課堂禮儀(起立敬禮、發言舉手、聆聽時保持安靜)

3學生應於每一課堂帶齊有關 的課本、工作紙及文具。

4學生應準時交功課及認真完成。

5學生必須積極參加課堂活動。

6科任老師應盡量讚賞表現優異的學生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