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課程宗旨
中一至中三
甲. 學習歷史的宗旨在
1. 提高和培養學生對過去的興趣;
2. 幫助學生鑑古知今;
3. 加強學生對社區及本土文化,以及對世界其他主要文化之認識;
4. 向學生介紹歷史學家採用的獨特技巧,以訓練他們的思維;
5. 培養學生的公民精神,為他們踏入成年階段作好準備。
乙. 學習歷史的目標
(1) 獲取知識和理解,使他們能夠:
1. 從不同的角度(政治、經濟、科技、社會、宗教、藝術)認識和理解世界各大文化在不同時期的主 要特徵;
2. 認識和理解香港歷史的主要特徵,以及這些特徵與世界歷史發展的關係;
3. 掌握研習歷史的基本概念和辭彙;
4. 指出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;
5. 找出主要歷史事件和發展的演變及延續;
6. 理解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觀點解釋歷史;
(2) 掌握技巧,使他們能夠:
7. 明瞭及正確地使用歷史辭彙;
8. 按既定的準則排列事件的先後次序;
9. 描述歷史地圖、模型、圖形、圖表、圖畫、表格和漫畫的特徵;
10. 從歷史資料中作出歸納和推論;
11. 找出對主要歷史事件和人物不同的解釋;
12. 分辨歷史事實與見解之間的不同;
13. 運用想像力重組往事;
14. 選取、組織和運用資料,並有條理地表達出來;
(3) 培養態度和價值觀,使他們能夠:
15. 對過去的人事感興趣及欣賞人類的成就和理想;
16. 明瞭歷史研習與現今生活息息相關;
17. 了解和接納不同社會及不同時代所持的觀點、信念和價值觀;
18. 對品德、公民及環境教育培養正確和積極的態度。
中四至中六
課程目標
學生應能建構知識並了解:
(a) 基本的歷史概念,如因果關係 、演變與延續、不同事件的異同;
(b) 陳述和詮釋歷史的不 同方式,藉以表達不同的觀點與角度;
(c) 本身所屬國家和其他國家的信念 、經驗及行為,明瞭三者如何影響當
今世界的發展;
(d) 二十世紀本地、國家、亞洲,以及世界發生的主要事件 /運動間的相互關係;
(e) 塑造今日世界的主要歷史發展及趨勢。
學生應能掌握技巧,以便
(a) 分辨事實與見解,辨識偏頗的觀點、 隱晦的假設及空洞的論點,及建
立歷史的觀點與視野;
(b) 比較和詮釋歷史資料;根據可用的顯 證提出合理的結論,並能根據新
史料對歷史重新作出詮釋;
(c) 辨別並解釋歷史文獻和檔案在何等程 度上反映相關時期存在的態度、
價值觀及情感;
(d) 恰當地選用及組織史料,以提 出合乎邏輯和前後一致的論點;
(e) 分析、選取及綜合以不同途徑 蒐 集 的 資 料( 包 括 網 上 資 源 ),
衡量各種可作出結論的方法,並對之進行評估;
(f) 將歷史知識及技能應用於日常生活中。
學生應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,以能:
(a) 體會過往人類面對的困難與挑戰,了 解影響人類行為的態度及價值取
向 ;
(b) 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意見,既明白不同 民族有不同的經驗和信念,也認
同人類共有的情操及理想;
(c) 發展及保持對人類文化的探究精神;
(d) 成為具有世界視野、國民意識和責任感的公民。